辦學計畫
辦學計畫

辦學計畫

羽白群學實驗教育方式

📋
1. 飛學學習系統方法 (Ventures Learning System)

科技為社會、工作與學習都帶來快速與劇烈的改變。以學習者為主體,讓學習者能保有個人獨特的特質,發展抽象的能力,著重人本與社群需求,了解自己所要學習與發展的核心。如同科學革命時代的典範轉移,數位時代,由教到學的典範轉移也剛在發生。如何觀察學習者的本質需求,基於教學的理論與方法,引用數位資訊內容,讓個別學習者的學習內容可以更貼近學習者獨特的思考,以鷹架學習者的認知、情意與技能發展,需要持續、專業與深入的研究。

飛學研究室(Ventures Learning Lab ) 主持人鄭婉琪,於2020年開始研究發展飛學學習系統方法,致力於研究數位時代,自主學習方法的學習者分析,並設計系統引導做法。

飛學學習法的設計要點在於「以學習者為中心」,做一個「從教到學的典範轉移」。引導者透過觀察,分析主體外顯行為與反應,理解主體內在,並了解學生關注與喜好的事物,從中取之概念。引導者將其分析與理解,以引導學生適性學習為目標,規劃學習引導設計。

關於飛學學習系統方法的說明,請參見本計畫附錄。

📋
2. 探究式學習鷹架資料庫 (Scaffolding Database for Inquiry-based Learning)

數位時代,網路上的內容很豐富,但是適合國小、國中、高中階段的學生做不同階段概念學習的素材,還需要再設計。過往教學多以學生應學會該學年需要修習的內容為主,若要轉變到「從學習者角度出發展開探究學習,提供供學生發展熟成的鷹架資料」,還需要另外編寫內容,做成「學習鷹架資料庫」。

此學習鷹架資料庫,內容持續增加中。鄭婉琪老師會從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分析中,取出幾種類型學習者可能的探究提問,再邀請對各項內容擅長的專業者一同設計內容。

這些以新的學習媒材例如網路上公開的數位影音資料、圖片資料等等,再做引導設計。這些特別編寫過的內容,可以讓學生容易在學期間,有一個經過設計、並可以順利從適合的情境中,以貼近學習者探究的情境,經由自己的提問思考抽出要學習的概念與素養。

學習者在建立起文明與科學的理解架構後,因為我們的設計也已經隱含了數位時代自學的方法,所以學習者在脫離鷹架之後,預期也將具備進一步自學的能力。

在學習資源部分,我們也另外整理搜集「公共型學習參考資料庫」,運用社會上其他人已經發展的數位學習內容,更能事半功倍。

📋
3. 公共型學習參考資料庫

數位時代,網路上的學習資源倍增。無論是公益用途的學習資源,或是教育新創組織所發展的付費線上課程,都加速發展著,也讓貼近學習者學習發展的可能性大為增加。

目前在台灣,許多人都自發地搜集與分享著各種學習資源。也有許多教師,熱情分享他們的教案與教法。本機構將與社團法人羽白群學學會一起,在羽白群學網站上做資源的整理與分享,也開放其他人共同參與與編輯,讓做分類與標籤後的資料庫,除了在本機構運用,也開放公共使用。

📋
4. 學生學習計畫、學習任務與成果評量

飛學學習法中,學生的學習計畫、學習任務與成果評量,皆以每個學習者為主體來做個別化設計。

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目標的設定、指標的設定、成果的表現方式以及評量方式,都與「以教學為主、固定課程內容」的指標設定與評量方式不同。要怎麼做可以貼近學習者的需要,同時能夠發展一套相對有信服力的個人成果評量,是本實驗教育機構致力實踐與不斷改進的目標。

飛學研究室參考了諸多目標設定方法的理論,搭配飛學學習法引導技術,讓學習者得以有適合自己、並且能夠產生自我引導效果的目標指標設定。進一步地仔細說明,亦請參考附錄中「飛學學習法-引導與評量方法」,或於後文的各學群計畫中,看到具體實踐的樣貌。

📋
5. 引導者育成與發展設計 (Facilitator Development Design)

「從教到學」的典範轉移,正好是「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也就是「自學生」,家長或是老師在帶領或陪伴時,會遇到並不是把教這件事轉移到家裡或是一個實驗教育團體或機構即可。在家裡,家長會遇到如果自己變成要求孩子學習、照計畫執行的家長,可能會變成學習者主動性的減少以及雙方的緊張。而在團體或是實驗教育機構,雖然比較可以跟往常一樣,以教為主,但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亦會受到更大的關注,因此學生是否能有更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中,是相當關鍵且重要的一件事。

在這個典範轉移的時刻,大家一同進入新的時代,連引導者都需要一起學習。若沒有好的引導者,自主學習引導可能會變得困難。

在引導者育成上,我們將會找尋合作單位,一同設計一個面向不專屬於本實驗教育機構的引導者,讓社會上想要學習引導的成人皆有機會並能穩定地有學習的場域。這包括家長與教師。

關於引導者育成與發展計畫的進一步介紹,請參考附件「引導育成與發展設計」。

至於未來加入本實驗教育機構的老師與家長,也將由計畫主持人鄭婉琪,設計包括下列學習內容與讀書會,每月定期與大家一同學習。關於學習內容,請參考:「引導者學習資料庫」。

image

學群社群設計

本機構預計招收總學生人數在60人,上限為72人。依照學習者年紀分為羽白學群(1-4年級)、習飛學群(5-8年級)、展藝學群(9-12年級)。每個學群大約為20-24人。

羽白群學實驗教育機構,以「學習者為主體」,在學習引導設計上,重視觀察每個人的特質。而在每個年齡階段,也特別關注「每個階段的人,有什麼特別的身心發展需求?」我們認為,學習者有健康安穩的身心,能夠更有自信,因而在面向未知的探索學習上,能發展成長型思維面對未來社會的急速變遷。

羽白群學實驗教育計畫,雖然今年是第一次以機構方式提出申請,但過去已經有三個學年的經驗。我們觀察到,各階段的學群有這樣的特別需求:

📋
1. 羽白學群

  • 社群互動需求
  • 學習者在低年級時,人際互動上還在自我中心期,但也在人際互動中學習理解到自己與他人的觀點與感受異同。在中年級時,則較能快速自行發展設計團體遊戲,喜歡動態團體遊戲例如玩球、鬼抓人。對學習者來說,此階段若能有合宜的學習環境與作息安排,孩子能夠相當主動有活力,充滿感情也有較多衝突,而在這樣的過程中完成這階段的身心發展。 因此在群學設計上,團體遊戲、團體討論、衝突與溝通、兒童遊戲設計,都會是除了認知學習之外的群性學習要點。

  • 個人學習需求
  • 1-4年級學生在認知發展上,擅長以整體的能力來抓取事物的結構與表徵。每個人所關注的、取訊息的方式,以及心理、腦袋所想的重點不太一樣,因此,我們主要以「專題引導」方式,讓每位學生能從我們為學生準備的「學習資料庫」中,選擇適合的小專題,來做一趟趟的方案學習。方案學習中,綜整他們的創作能力、語文能力、藝術能力與數學能力。更仔細的學習設計,請見下段的學習計畫說明。

📋
2. 習飛學群

  • 社群互動需求
  • 5-8年級學生在發展上,變得希望能獨立於成人,而更重視與同儕之間的相互依附感。學習者會特別需要一個能有好的人際關係但同時還能一起進步學習的環境。

  • 個人學習需求
  • 5-8年級學生在個人學習上,相較於1-4年級重視經驗的累積與想像力,此時可以發展較好的抽象能力。惟過去在一般教育設計裡,抽象的學習多半由「套裝知識」的方式給予學生,對許多學生來說,難以掌握到抽象知識的脈絡。 由於在我們的學習引導系統中,一位學生在羽白群學都是長時間地被瞭解與被深入觀察分析,因此我們可以做到理解學習者原有的經驗脈絡,並設計探索鷹架學習資料庫,讓學生方便對應發展抽象概念。無論是在社會與人文領域學習、自然與數學領域學習上,我們都能從學習者的脈絡設計合適的個人抽象能力發展引導。

📋
3. 展藝學群

  • 社群互動需求
  • 9-12年級的學生,在人際互動上,已經能從家庭、同儕中達到成熟的人際互動能力。此時因為身心已經脫離前青春期,要往真正預備成青年的階段移動,我們觀察到,學習者會對「我可以成為什麼樣有價值的人?」感到好奇與重視。而開始想面向社會,與不同興趣專長的人有初步的了解以及真實生活經驗的拓展。

    此時學習同伴之間,若能互相陪伴往各自想要伸展的領域去嘗試,會是9-12年級階段學生在社群互動上嚮往的樣態。

    此外,這階段學習者也特別喜歡了解不同人的思維、觀點與感受。大多數的人在這個階段都會對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產生相對其他年齡層更高的興趣。推測可能是人類發展中,在此階段需要開始面對更多的陌生人有關。

  • 個人學習需求
  • 9-12年級學生,在個人學習需求上,相對於5-8年級學生從經驗往抽象發展,9-12年級則更重視「自己是否有能力能為他人解決問題?」這個「他人」,在工作上的對接用語就是「顧客」。分析與瞭解社會上人的各項需求與問題,審視自己在工作上相對優勢的能力或選擇特別感到有興趣的領域,探索自己能對別人發揮的價值,並開始鋪陳一條自己可以探索與學習的旅程,會是這階段學習者的主要需求。

    從教育學的原理來看,這也就是現在教育改革所強調的「在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的素養」。因此引入一些工作的真實情境作為模擬,讓學生一邊分析一邊發展自學能力,或是運用過去已經累積的知識與經驗加以應用,會是這階段學生學習的重點。

    展藝學群的總發展目標,以探索自己的價值,在學習上能對應到自己的主體性,再經由目標的擬定、得到的回饋修正,讓學生能在15-18歲的這個生命階段,成為一個更獨立的自主學習者。而我們觀察到,這個階段的學生既對社會中的自己感到好奇,但又不知道從哪邊開始,或者不清楚自己的一步一步要怎麼做。

    人生每個階段的成長,都會有一個類似學步的過程。展藝階段的學步,主要可能就在學習者與社會的連結;因為面向的是全新的人事物,需要一些陪伴與支持。學習者若能在老師與家長的引導之下,將面對探索時所閃過的意念、擔憂、預期拆解出來,能使之安心,也更能覺察自己的學習。

    另一方面,在探索自己時,還有一個重要的面向,就是能多經驗到社會上的各種樣態,並想像自己在一個團隊中可能的樣子,藉此讓未來的藍圖能有所依據。雖然說每個人都有無限的可能,但展開一步一步的探索行動時,若能藉有經驗者的導入與資訊分析,再延伸出做好一件事所需要的素養,會有能幫助主體逐漸成熟的效果,也在實際經驗之後更能展開表達。

    因此,在展藝學群的學習設計,比起過往授課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將素養與方法包在一個個的專案與任務學習中,再善用資訊工具串起學習者的自學與群學,藉此期望學生們能因此更有空間理解自己與他人、有更多面向社會的探索,往「成為獨特自己」的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