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山羽白學群 |「我」的期末成果展
「這次期末成果展要呈現什麼呢?」會議中家樂老師問著健凱老師。
我們在會議中試著畫下心智圖,但最終我們回到了學習本身:「我」,這也呼應到我們在下半學期調整教學方式的核心:支撐孩子個體以及引導孩子持續發展。
我們釐清了呈現內容,那就是:呈現孩子最真實的學習樣貌。具體來說,我們設計「以引導孩子在自己的樣貌中有所拓展」為中心的課程,課程不是為了讓孩子一定要成為某種型態,而是透過課程讓孩子找到自己、展現自己、並在自己的領域中拓展。
支撐著「我」的課程
這學期,圓山羽白學群的孩子大多為新生。在上半學期我們仔細認識、觀察每位孩子,並引導孩子們彼此認識、融入團體。到了學期中,我們對於個別孩子有了足夠的認識,因此針對教學方式稍做調整,減少授課式的課程並專注引發個別孩子的學習動機。在期中分享會裡,我們回顧了上半學期孩子們的學習歷程,分享著我們對於孩子的觀察、並溝通出下半學期將調整的部分。
我們將語文活動改為角落式學習,設計了三組語文活動,分別為「笑話組、歌唱組、故事組」。讓孩子們可以在這段時間以自己喜歡的活動做語文的聽、說、讀、寫學習。
一年級的孩子為一組,針對「電」的主題延伸學習雨部相關的字:電、雨、田、雷、雲、雪、零。每一堂課透過繪本認識一個字,從文中接觸新的字,在詞語中認字,並在其中練習書寫。
最後家樂老師針對每位孩子設計了四堂語文任務,任務設計是讓孩子藉由口頭表達中應用所學的字,並擷取其中的語句練習書寫。家樂老師將孩子們的任務後製成影片,孩子們新奇地欣賞著自己所完成的任務。
主題教學方式以「談話型教學」作為切入,讓孩子的思想也成為課堂中的一部分。主題手作的部分也朝向角落化,讓孩子有自由的空間探索,並以作業方式,讓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紀錄所觀察到的現象。
專案的引導也調整為「以個人為出發」連結到主題,孩子們在課堂中整理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有興趣的事情、以及擅長的事情,最終再連結到課程主題。
支持著「我」的人
期末成果展中,我們以孩子的個體為主軸,在孩子的攤位中除了呈現孩子的專案外,也用文字說明著孩子這半學期的成長。
羽白階段的孩子,在其學習歷程中有著羽白團隊的老師以及羽白家庭的家長們。過程中我們彼此信任,透過溝通共同觀察孩子、協力陪伴著孩子成長。我想更精確地來說期末成果展像是一場宴席,孩子、老師、家長們共同奔跑一學期後一起回首孩子們的成長,回首孩子成長給予我們向前的力量,也更能清楚地規劃孩子接下來的學習之道。
作者:阮家樂(圓山羽白學群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