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飛學群|期末成果展:從設計到實踐的策展歷程
這次的展覽不需要跟以往一樣
自習飛學群成立以來,每個學期皆會舉辦期末成果展。翻閱過往的資料,展覽多專注於如何展現學生個人專題作品,彷彿一場自學成果博覽會,來自各種領域、形式的作品百花齊放,觀者可自由穿梭於獨立的作品、與作者進行各自互動,了解其作品的緣由、形成脈絡,藉此窺知作者的特質。
期初,我帶著過去的經驗著手期末成果展,思考如何提高孩子的參與度及作品的可見度。然而在某場會議裡,這樣的想法被打翻了:「我們不一定要做同樣的事情,我們可以捫心自問這次的期末成果展想要展現什麼?展覽的觀者會是誰? 他們想要看什麼?」換句話說,習飛學群的期末成果展核心,被重新定義了。
於是我們開始向自己發問:展覽的核心是什麼?一時之間跑出很多答案:展現孩子的學習歷程、讓觀者知道孩子在習飛學群得到什麼、孩子在習飛學群裡的樣貌……。一連串反覆的腦力激盪下,我們決定了新方向:這次展覽核心在於建立習飛學群孩子與觀者的連結。
我們計劃展現習飛學群各課程的核心概念與成果,並邀請孩子們把在習飛學群裡汲取到的養分,轉化成展場裡的各項互動、形式活動呈現,讓參與觀眾更貼切的感受到習飛學群孩子的樣貌。過去的展覽裡,孩子的樣貌多與作品連結,然而這次,期待的是孩子如何呈現他們在習飛學群裡自學的樣貌。
「老師,期末成果展要做什麼?」
核心確認之後,便進入展覽內容的設計。習飛學群總共有四個課程:專題引導、綜合引導、社會主題、數理主題,以及社團活動。各自帶著不同的概念與內容,刺激著孩子的學習經驗。由於主軸在於習飛學群孩子如何參與在這次的展覽裡,我們繼續從一連串問題開始:孩子扮演的角色為何?我們希望參觀者如何與他們互動?
思考後,我們將孩子們分組,每個孩子得到一個如何協力期末成果展的任務:這場展覽將由他們結束。各個習飛學群老師則是負責開啟展覽內容。根據不同的主題課程,老師各自彙整展覽內容,習飛07學群的孩子則是擁有更多能力投身於內容的設計。習飛05學群的孩子則是承接各個習飛學群老師準備的內容,以自己的方式於展場上面呈現給觀者,與觀者進行互動。展覽前夕,習飛05學群的各小組討論出以下活動:
專題引導: 請於抽獎箱裡抽出一顆號碼球,找出與號碼數字對應的作品,給予回饋。綜合引導:請觀賞該區域的15格展示品,並寫下最喜歡的展示品號碼。社會主題:邀請觀者一同進行世界地理拼圖數理主題:現場展示鋸鞋子實驗過程,解釋其實驗重點與原理。
世界地理拼圖

預期的期末成果展 VS 實際的期末成果展
展覽於 1月12日星期天上午10點正式開始,孩子們各自擔任展場各區域的解說員,觀者自由穿梭在展覽各個角落,可能是聆聽著孩子,也可能是欣賞作品。現場亦安排學生短講發表,座無虛席,擔任串場主持人的 Connie(習飛07學群),稱職地介紹各個上台的孩子,不時以輕鬆的話語活絡現場氣氛,其不膽怯的樣貌應是令人印象深刻。結束時,我們也獲得一些回饋。

儘管我們努力且期待展場上的所有活動皆如預期,實際上並沒有。有些設計的活動並沒有順利地進行,甚至一些預期要實踐的概念也未成功呈現,然而這些失敗及遺憾皆成了經驗,存在習飛學群的學習歷程裡。期末成果展終究是結束,但是這場經驗沒有止步,因為下一次期末成果展,它會再度被開啟。
曾在婉琪老師的臉書上面看到這句話:「自學不是自動自發念完課本的東西,而是能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一直去完善與創造它。」對一個選擇自學的孩子而言,究竟要如何實踐以上那句話,對於不同年齡層的自學者來說,答案不盡相同,對於習飛學群,這一群介於五年級到八年級的孩子而言,尋找樂趣與互動是他們的想要,創造力由此而生。下一次習飛學群期末成果展,肯定又是另一番風景。
作者:許海音(習飛05學群導師)